能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血液,随着技术创新和进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能源革命,一路从高碳能源向低碳、无碳能源演变。
近年来,我国也积极参与全球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并提出要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个“双碳”目标,除了节能之外,大力发展新能源也是关键所在。
人人都在关注的“新能源”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分类和特点?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尤其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所产生的热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1)太阳能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它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取暖等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太阳能光伏发电正在被大范围使用。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除了发电之外,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温室、太阳能干燥、太阳能制冷等。
2)风能
风能资源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具有分布广、能量密度低的特性,适合就地开发,就近利用。但风能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电力输出并不稳定。风大的天气里,能产生不少电力,但气象条件一转变,风速下降,就会影响电力输出。
3)地热能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具有清洁环保、用途广泛、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等特点,与风能、太阳能等相比,不受季节、 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是一种现实并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
4)海洋能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或化学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波浪、海流、潮汐、温差、盐差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中国作为拥有漫长海岸线和众多海岛的海洋资源大国,海洋能资源总量丰富,海洋能开发潜力巨大。
5)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指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基本来自于地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草木枯荣,春风又生,因而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世界许多国家很早就已经开始积极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我国更是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
6)核能
核能指的是原子核裂变或聚变时释放出来的能量,也叫原子能。核能发电时低碳环保,并且地球上核能储量丰富,但是核电废物后处理与和平利用核能仍任重道远。
1)资源丰富,可再生,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
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继续供能不利;
6)目前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
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用新能源来代替旧能源,已经刻不容缓。
目前,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已经明确,从当前形式来看,“低碳或零碳”的钟声已经深入到了大多数传统化石能源产业中,为实现 2030 年碳达峰,新能源无疑将成为能源增量的主力军!